花丝镶嵌——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和民族风
- 表哥
- 网络2020-12-18 12:02
2012年,一部传奇历史古装大戏《甄嬛传》引爆了整个电视圈。观众们不仅被尔虞我诈的后宫戏征服,而且连连赞叹剧中娘娘们的造型,竟然可以如此的华贵奢靡。
虽然大家都很感慨剧组肯下血本拍戏,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娘娘们的造型之所以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清宫的大气磅礴的气质,是因为借助了一门传承久远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花丝镶嵌。
清代的北京城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花丝制作中心。尽管在明代,这门技艺就已经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然而在清代却有了更大的发展,极品层出不穷,多为宫廷贡品。因此,花丝镶嵌也被认为是皇家工艺之一。
【花丝镶嵌·前世】
虽然明清两代将花丝镶嵌推向艺术顶峰,但是追本溯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掌握了这门技艺。比如,战国时期的金银错(一种中国古代汉族的金属细工装饰的技法之一)。
上图这件战国时期的金银错,乍看之下,像一只鸟儿,仔细再看,又不是鸟儿,而是蝙蝠头鸟身的瑞兽。因为“蝙蝠”的谐音像“遍福”,所以此物有既能辟邪,又能祈福的寓意。
到了唐代,古人将“金银错”发展为“金银平脱”。
上图唐代皇家贵族专用的“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铜镜”,是“金银平脱”技艺的代表作品。
唐人吸收了商代的金银箔贴花技术,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创造出华贵又精致的器物装饰技法,反映了巅峰时期的唐皇景况,对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元、明、清三代,花丝镶嵌在前代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变得越发复杂而繁琐,非一般人所能掌握,彻底成为一门传统的宫廷艺术。
元代花丝镶嵌金器
明代万历皇帝金冠
清代金嵌珠宝朝冠顶
以上这三件都是当时花丝镶嵌的代表作品,融合了南北方的能工巧匠,凝聚了汉族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想象,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和民族风,即使放在现代,也不会有过时的华贵美感。
【花丝镶嵌·技艺】
现代很多学者都对花丝镶嵌很感兴趣,也发表过不少相关的论文研究,从而使大众了解到这门技艺的精妙所在。
花丝镶嵌,结合了“花丝”和“镶嵌”两种技艺,又叫细金工艺,基本用于制作皇家饰品。
1、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压条
将贵金属高温熔炼后,放置于压条机上,反复压制成粗细适当的方条。
2、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拔丝
利用拉丝板,将方条按照需求的粗细大小,拉成“素丝”。
虽然在拉丝板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眼孔,但是方条必须按照眼孔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拉丝,中间不可跳过任何一个眼孔。如此耗时耗力的工序,只为呈现光滑细腻的“素丝”。
3、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编织
将“素丝”变成“花丝”,靠的就是编织这道工序。“素丝”经过搓制,变成各种带花纹的“花丝”,才可被进一步地使用。
4、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掐
虽然只是一个“掐”字,却包含了膘丝、断丝、掐丝、和剪坯等多道工序,不仅耗时长,而且需要匠人花费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多股娇嫩的“花丝”上,才能掐出各种具有精妙花纹的“花丝”,堪比在牡丹花上绣苏绣。
5、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填
将“花丝”充填在掐制好的纹样轮廓中。
6、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堆垒
所谓“垒”是指,将两层以上的花纹样组合在一起。
7、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攒
单独的纹样,组合成复杂的纹样,再将复杂的纹样,组装到胎型上,攒出一个更复杂的纹样,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次攒失败,就得重新组合,再组装,不只是费时费力,更多地是需要匠人坚定不移、越挫越勇的“匠心”呀!
8、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焊
焊字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暴力?匠人们却能把一件纹样,焊接得天衣无缝、巧夺天工,让你以为它是浑然天成。
9、花丝镶嵌的关键词之:镶嵌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打造的“容器”,终于可以接纳大自然的“瑰宝”了。通过复杂的手法,将宝石镶嵌入凹糟中,再打磨得平整光滑,使“花丝”与宝石水乳交融般结合在一起,极具收藏传世价值。
这门被世人美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花丝镶嵌技艺,代表了华贵的中国宫廷风。采用花丝镶嵌制作的珠宝,也成了不少现代人梦寐以求的“传家宝”之一。
【花丝镶嵌·今生】
以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等传统技法,拉出“花丝”般的贵金属丝,再以挫、锼、捶等镶嵌技法,将贵金属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嵌上高档宝石。
匠人运用这门技艺使贵金属与宝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纯手工制作,即使是现代技术也难以复制的稀世珍品。
由于技艺之复杂,又耗时耗力,再加之所需成本太高,因此现代掌握这门技艺的匠人少之又少。据调查,截至到2000年,全球能够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行业的技师,竟不足50人。花丝镶嵌如今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作为独属于中国人的瑰宝,这门技艺出生于宫廷,在历史舞台上创造过很多价值连城的珍品,如今跨越千年,经过极少数匠人之手,再现世间,与国人的秉性合一,成为一种古典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