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手表变脸 再谈智能手表的美容术
- 表哥
- 网络2020-12-18 12:02
智能手表功能和体验还纷纷遭到吐槽的情况下,媒体对各大厂家的追踪中,看不到多少关于技术或续航上的突破,却掀起了出于催动营销考虑的外观改良。
之前笔者写过《智能手表向传统手表学来的美容术》,智能手表无力借助科技优势建立专属的审美体系和竞争优势,不得已纷纷变身,走起了复古路线。
以首季度50万部出货量居智能手表厂商之首,力压行业先驱Pebble的三星也加入到这一阵营中来,而伴随传闻出没的iWatch也并未透露出标新行为,再加上传统手表厂商斯沃琪对苹果的微词,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即便苹果真得考虑了iWatch,这款产品依然走不出数据收集器的角色窠臼。
智能手表真正借助android平台开始成长,不过2年时间,产品定位从云遮雾罩的概念中走出,经google发布android wear之后,在制造厂商们整齐划一的外观改造中确定下来。
智能手表的核心仍旧是一块手表,无论是信息通知还是对体征数据的收集都在其次,虽然有人已经为智能手表开发了特斯拉控制应用,而Watsapp也开发了手表版本,但这些动作更多的还是出于占领入口的考虑。
新上线的高端匿名商务社交应用“贵人”里的一位用户说过,目前智能手表提供的运动监测和消息提醒等功能虽然很有趣,但是我戴上一款手表更多的是为了看时间或者作为一种身份象征,所以如果把智能手表的塑料表带和外壳去掉,外观做得更加精致和细腻,我倒会考虑。
这虽然代表不了极客们的想法,但却能说明极客之外的消费用户对智能手表的中肯意见。借助保健意识觉醒的东风和计时需要,消费者愿意在手腕上绑缚这么一块东西,但是从传统手表延续下来的严苛的审美习惯,同样也要在这款方寸之地上重现。
交互方式、续航能力和表现空间等方面的制约,注定智能手表难以成为像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这样的视听延伸设备,拉动消费活力,而且由于其功能上的创新不多,也没有带来Oculus Rift那样多的想象空间。
所以当体验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够时,不得不从外观上给用户一个佩戴的理由。
那么Pebble和三星Gear应用市场里的产品相继过千意味着什么,应用的持续增长给智能手表带来转机,个人认为在目前产业链不够成熟,价格上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这些应用带来的影响很小,更多是作为android或者ios等智能平台的符号,表达了智能手表挑战传统行业的姿态,市场之所以接受智能手表这类产品的另一个原因,也不外乎如此。
接下来,我们不仅可以预见智能手表近期内的走向将会围绕外观和材质打转,甚至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智能手表力图在兼顾传统手表元素和科技气息的路上走得完美,诸如Moto360,当然,还会有产品出现明显的设计偏科,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比如已经问世的太阳能手表Tinsee。
从眼花缭乱的概念到外观改造,科技的简美与工艺结合,智能手表正借这种混血气质切入市场,寻求价值认同。
当然就目前智能手表动辄上千的价位来说,仅凭视觉刺激让极客圈之外的用户买单还有些困难,毕竟像天梭海星系列的一些机械手表也才不足两千元售价。而智能手表消息提醒类的便携功能,虽然让用户免去了许多掏手机的麻烦,但这些功能也没有提供太多提升智能手表身价的空间。
所以说,现在智能手表虽然初步具备了市场认可的长相,但还需要等待更多团队加入,来吸引上游供应商参与,磨合出合理的硬件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智能手表的价格会降落到具备竞争优势的区间,而制造厂商也可以在外观和设计上得到更多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