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原理:全自动手表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来自网络编辑:万哥12-18
机芯
机械手表
在20年前国内市场见到的机械手表,还以手上弦的居多,而现在大多数机械手表(包括女表)基本上都是自动的了,这个说明人们还是喜欢方便的东西。
全自动手表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自动手表上弦的原理,绝大多数都是用偏心的摆陀(自动陀或称自动重锤),这东西个有点像建筑工程施工中砸实地面用的哪个“蛤蟆夯”,它的形状像个半圆的盘,选用质量比较重的金属制成,且边缘比较厚,所以大部分质量都在陀的边缘上,利用地心的引力和人手臂的摆动而旋转,并驱动一组齿轮去卷紧发条来上弦。
任何所谓“自动”的东西都不是无条件的,机械的东西当然要遵守原理,手表也是一样,要想“自动”的前提是你自己手臂要先动,根据物理学做功的原理,物体水平移动不做功(除非你加速度甩动),所以手腕平移不能使手表上弦。最能使手表自动上弦的方式应该是沿自动陀的平面,手臂上下甩动,这时陀的旋转最大,但若沿陀的轴向上下甩动,自动陀也不转动。人们摆动手臂是自然随意的动作,任何力都可以被分解为轴向的和径向的,只有作用到自动陀上的径向力才能做出有用功。
现在自动上弦形式也分单向和双向的,所谓单向上弦是指自动陀只朝某一个方向转动,才能上弦,双向的不分旋转方向都能上弦,现在以双向上弦的自动手表为多。我早先看的一篇文章,说单向上弦的自动形式效率更高!现在ETA2000机芯就是单向自动上弦的,日本人力动能的表也是单向上弦的。我感觉,当手臂上仰的时候,自动陀的旋转比较下甩的时候动静大。因为,自动陀将被迫改变位置和状态,而下甩的时候,有时候自动陀位置变化和反映跟不上手臂甩动的节奏。
自动手表也有个自动上弦效率,有设计和结构问题,就连自动陀的重量手表之间都有区别,目前上弦效率最好的是用所谓“棘轮棘爪”的结构,比如SEIKO的和某些IWC手表里采用的那种,日本人称之为“魔杆自动上弦结构”,瑞士人叫它“比勒顿自动上弦结构”,而且它对位置的变化也比较敏感,据说这种类型自动结构的上弦效率比一般别的结构要高30%以上。我以前做过SEIKO 7009机芯的测试,大约自动陀旋转144周,发条就能被盘紧一圈,所以SEIKO表索性取消了手表的手上弦功能。
也许普通人不懂手表,哪个玩意太复杂,还那么贵,因为贵的东西就一定要是好东西,好东西就要求务必完美,我经常遇到许多消费者对手表提出询问和投诉的问题,集中起来,基本就两个:一个是自动上弦问题,一个是手表防水问题。关于自动上弦问题,许多人竟然还不知道自动表也能用手上弦,近而又说既然自动为什么还要手上弦,解释N多遍,老说就说的我自己都烦了。看来自动(AUTOMATIC)这词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应该叫“手臂摆动式发条上弦装置”比较准确。
如果你自己老做办公室,运动量不足,或者你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就最好不要配带自动表了,用手补弦虽然是件郁闷的事情,但是你也要这样做,这个不是自动表本身的错。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于自动手表,发条满弦的时候表走时精度相对也好,如果表停走的时候,要想完全靠自动上弦,一般是很难让表满弦的。这样手表老处于半弦状态,你每天的活动量(上弦量)仅仅能补偿掉手表发条走时的释放量,假如你的表走时长度是48小时,那么你的手表发条总运走在 24-48走时长度之间的状态下。所以你一定要先上满发条,再带你的自动表,让它处于0-24走时长度状态下!
当手表使用到一定年限,该需要清洗加油的时候,自动上弦效率也将受到影响。
- 相关介绍
- 相关手表
- 相关资讯